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速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速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3-20      浏览量:377

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数字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3年,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7.4%,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个位数增长,步入相对稳定区间。服务业数字化和工业数字化共同驱动数字经济发展。2018年之前,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占产业数字化比重大幅提升至74.7%,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9年到2023年,工业数字化占产业数字化比重明显上升,由26.8%提升至28.6%,增长动能持续释放。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创新主导”新阶段。以创新最为活跃的数字技术为例,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04-2012年间的5.3%,提升到2019-2023年间的22.5%,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中占比超五成。


当前,我国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扩内需成为数字经济增量发展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支撑经济增长主要基于两种机制。一个是投资利率稳定机制。投资利率弹性可以衡量利率变动时的投资变化,数字投资包含数字产业投资和产业数字化投资。2019-2023年,我国数字投资平均利率弹性为-0.3,利率降低会带动数字投资增长,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力量。另一个是收入消费牵引机制。2019-2023年,数字消费平均收入弹性为1.7,远高于线下消费水平,收入增长将引发更大的数字消费涨幅,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二、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进展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重要驱动力量,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从投入端看,实数融合投入规模增加、效率提升。一方面,实体经济中数字化投入占比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中使用的数字产品占比为7.05%,与2022年相比提升0.27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提升1.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数字资本回报率高于传统资本回报率,实数融合动力持续增强。2023年,数字资本超过传统资本回报率约10个百分点,实数融合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从产出端看,实数融合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回报提升。2023年,高度数字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3.3%,较2012年提升6.6%,中低与低度数字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则下降了10%。全球范围“最挣钱”企业扎堆聚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领域。2019-2023年间,按5年投资总回报率排名,全球前30位的企业中,多数为实数融合领域企业,如英伟达、特斯拉、AMD、拼多多等。


三、数据的关键生产要素价值如何凸显


2024年以来,我国数据要素领域发展热情高涨。数据要素政策紧锣密鼓出台,制度优势逐步显现。围绕“数据二十条”加速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框架,探索各领域数据要素管理和应用,初步形成“横纵相融”的数据要素政策新趋势。一方面,数据资源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当前,我国正在形成以公共数据为牵引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围绕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我国已经形成“1+3”政策规则体系,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文件出台,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授权运营等配套文件已公开征求意见,研究制定相关价格政策文件,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数据收益分配探索取得新进展。数据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于供给侧激励,现阶段数据收益分配探索主要呈现政府和市场双边激励格局。如,贵州、海南、济南等将运营收入的一部分统一以非税收入返还到政府财政,由财政统一划拨;上海数据集团以项目置换的方式对数源部门在采集、汇聚过程中的各项劳动成本予以补偿;江苏利用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对公共数据开放及数据应用服务开发等提供资金支持等。


当前,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进一步增强。数据经济贡献度衡量数据对国民经济收入的贡献率,2023年,我国数据经济贡献度为2.05%,比2022年增长0.9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数据经济贡献度分别为1.01%、1.96%、2.43%,与2022年比,分别增长0.69、1.30和0.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持续保持数据开发利用优势。


资讯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上一篇:一图读懂《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下一篇:“数读中国”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