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首页>咨询频道> 新闻聚焦 >现代产业学院的逻辑内涵

现代产业学院的逻辑内涵

  发布时间: 2022-08-11      浏览量:1944

学界对“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这一概念尚无统一定义,普遍认为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是由职业院校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个主体,以多方资产融合和契约制度为载体,以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的混合所有制产教融合型办学组织,其发展目标包含服务地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两个层面。高职现代产业学院科学定位、规范运行、高效治理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现代产业学院内涵,而产业学院的本质属性、逻辑内涵也必须从政策导向、产业发展、办学改革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剖析。

一、产业学院是政策驱动的办学创新

在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量”和“质”要求双重提升的新环境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鼓励、引导和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探索协作办学模式创新,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新时代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大命题;《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也明确指出增强适应性是目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的关键所在。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增强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适应性。产业学院发展是落实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任务的创新举措,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二、产业学院是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

相比传统二级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最显著的特征与优势在于依托市场、联合行业企业办学,这为推进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资源对接架设起便捷通道。一方面,企业通过资金投入、设备和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介入等多种要素参与,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施和场地不足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弥补了学校因缺乏职业环境而无法彻底完成职业教育任务这一先天性不足。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产业学院办学的重要主体,可以获得内部治理的参与权以及参与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权利,使产业链、企业岗位群等层面的技能素质目标和实际技术需求深度融入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全过程,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三、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集成载体

现代产业学院是集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载体。在人才培养方面,产业学院依据行业标准和工作任务调整设置目标岗位和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技术流程和项目规范协同开展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增强人才对地区特色产业的适应性。在协同创新方面,学校利用人才团队和特色专业等优势,与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研究,解决行业企业的实际问题,促进和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企业发挥自身在市场信息、渠道、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产业学院的专业发展、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提供渠道,实现产业学院社会技术服务和科研实力的综合提升。在资源共享方面,学校通过学生实习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行业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师资和实践平台,为产业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教师挂职锻炼以及教学科研提供支撑。

四、产业学院是区域产业的服务支撑

“产业”二字是产业学院产业性特色化办学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标明了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服务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职责使命。面对新产业背景下生产技术更新快、设备智能化应用多等特征,产业学院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集群需求,深化产教融合,能有效解决区域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人才短缺、技术服务滞后等紧迫问题。首先,产业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依托优势产业集群特色、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发展,通过特色专业群重构与教学体系优化,补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短板。其次,通过深化校企科研协同、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增强校企混编团队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的适配性,为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撑。最后,产业学院能承担起产业技术培训的重任,解决产业人才能力持续提升、适应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促进所服务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壮大。基于此,现代产业学院能有效衔接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节选自《教育与职业》2022年第12期

上一篇:科普图解|弥合数字鸿沟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下一篇: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